武漢革命博物館
武昌都府堤路,一條幾百米的老街,串起城市歷史的百年時光。他,是國內(nèi)最為集中的,紅色文化資源聚集地之一,是武漢地區(qū)大革命史和黨史的研究中心,是了解黨史的重要根據(jù)地,他,是武漢革命博物館。
6月4日上午,建開公司黨委組織黨員從五大會址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,到毛澤東同志舊居,再到武昌中央農(nóng)民運動講習所……聆聽歷史的回聲、追尋紅色的印跡,感悟百年大黨的使命、初心。
▲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、堅定理想信仰
6月4日上午,建開公司黨委組織開展“閃亮的坐標”紅色教育基地打卡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。公司全體黨員約40人前往武漢革命博物館參觀學習,追尋革命光榮歷史,緬懷先烈豐功偉績,通過參觀學習,教育引導廣大黨員、干部堅定理想信仰,“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”,以實際行動促進公司高質量、跨越式發(fā)展。
參觀紀念館
重回偉大時刻
一百年篳路藍縷,奮勇搏擊,一百載宏圖大展,波瀾壯闊。首站,大家來到了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,這里復原了中共五大開幕式會場、陳潭秋夫婦臥室、陳潭秋任教、伍修權上課的教室以及武昌第一小學傳達室和古井,陳列了許多珍貴文物與歷史資料。
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,面對莊嚴的黨旗,武漢建工集團副總經(jīng)理、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吳利斌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。高亢的誓言聲聲入耳,激昂的宣誓鏗鏘不悔,將每一位黨員帶回到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神圣時刻!
中國共產(chǎn)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?!?927年5月9日,在武漢舉行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(chǎn)生了中央監(jiān)察委員會,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設立專門的紀律檢查機構,也是中央紀委的前身,從大革命到抗日戰(zhàn)爭,從解放戰(zhàn)爭到新中國成立,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,中國共產(chǎn)黨走過的紀律建設之路見證了血與火、生與死、忠誠與背叛……”
隨著講解員生動的講述,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探索黨紀道路的艱難歷程,以及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至今反腐倡廉的光輝歷程和主要成就。
星星之火
可以燎原
1927年上半年,毛澤東在黨組織的安排下,租用了武昌這棟民宅(武昌區(qū)都府堤41號),走進大門,穿過一個小天井,左手便是臥室。當年與毛澤東同住在這里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,兒子毛岸英、毛岸青、毛岸龍。屋內(nèi)陳設極其簡樸,一張用舊了的老式床,一張方桌,一張條桌,幾把椅子,兩口書箱。
就是在這里,毛澤東寫下了指導農(nóng)民運動的光輝文獻《湖南農(nóng)民運動考察報告》。直至當年八月,毛主席赴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,楊開慧帶著三個孩子回到長沙開展地下斗爭。武昌區(qū)都府堤41號,成為他們一家人最后團聚的地方。他與家人在這里的生活痕跡被完整復原,它們承載著綿綿親情,讓我們有機會感受一代偉人的家國情懷,為那段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做出一個最溫柔的注腳。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步入中央農(nóng)民運動講習所舊址,陳列著茶杯和筆墨紙硯的房間映入眼簾,這里曾是毛澤東同志的辦公室,他在這兒倡議創(chuàng)辦并主持的一所培養(yǎng)全國農(nóng)民運動干部的學校。如今中央農(nóng)民運動講習所完好地保留著教室、食堂、宿舍和風雨操場,簡潔樸素卻整齊劃一,無一不展現(xiàn)先輩們堅定的革命信仰與艱苦奮斗的決心。
感悟初心來路,砥礪奮進斗志。一張張定格的歷史圖片、一件件歷經(jīng)滄桑的歷史文物、一段段還原歷史的精彩視頻,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大黨課。大家在追憶艱苦奮斗中感悟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,在追尋光輝足跡中傳承百年黨史的精神血脈,在穿越時空對話中鐫刻個人使命的責任擔當。
都府堤內(nèi)外,城市日新,大江奔涌,如同聽見從遠方流淌而來的時間長河發(fā)出的磅礴回聲。胸懷千秋偉業(yè),恰是百年風華!
武漢建工集團副總經(jīng)理、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吳利斌指出,要用好紅色資源,傳承好紅色基因,賡續(xù)精神血脈,把紅色基因傳承好,進一步悟思想,辦實事、開新局。
要通過學黨史,堅定理想信念,保持奮斗姿態(tài),堅決按照集團黨委的部署,對標對表,敢于擔當,善于作為,砥礪前行,緊緊圍繞打造“五個中心”,建設現(xiàn)代化大武漢貢獻建開力量,推動公司高質量、跨越式發(fā)展!”